1、历史起源
宁安满族刺绣也叫渤海靺鞨绣,起源于距今1300年前的渤海国靺鞨族针法,是早期满族百姓使用的针法,现称为三角针。它的针法类似三角形,形态类似五角星,与传统刺绣针法相比,用其刺绣而成的作品立体感极强。
2、艺术特点
靺鞨绣采用的原料是东北特产的柞蚕丝,这种丝比桑蚕丝粗一些,所以染色之后在绣品上显得更加艳丽,加上靺鞨绣采用的是4到8层的叠加形式,更加厚重和立体,赢得了“刺绣中的油画”的美名。
渤海靺鞨绣有两个突出特色。特点之一为原料独特,渤海靺鞨绣所用的蚕丝为我国北方特有的天然纺织原料之一的柞蚕丝,在东宁等地的养蚕基地,为刺绣提供了优质的底料。特点之二为针法特殊,距今1300多年的渤海国靺鞨族针法,是满族早期渤海国百姓使用的传统针法,当时叫做鸡爪针,针脚比较大,形态类似鸡爪。第四代承传人孙艳玲在承传过程中改良了针法,现称为三角针,针法类似三角形,形态类似五角星,针法由大到小,四至八层叠加,丝丝并股参色,使其呈现立体感极强的刺绣艺术作品。作为传承针法的三角针尤其适合油画的刺绣,因此渤海靺鞨绣也被称为“刺绣中的油画”。
1、历史起源
松江编结绣是黑龙江省的特产。是黑龙江哈尔滨市的抽纱企业在我国传统抽纱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产品,具有与其它抽纱品不同的工艺特点。
2、艺术特色
以黑龙江省特产的亚麻为主要原料,运用点、线、面的大小、多少、疏密、方圆、曲直等特点,将各种图案,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巧妙调配和组织,运用雕空手绣、钩织、编结镶拼等技艺,构思巧妙,新颖别致,风格独特,被誉为“塞北新花”。它把钩织网扣的技巧改用针织,采用雕空、手绣和编结相结合的方法。产品具有层次清晰、花纹多样、绣工精致和美观淡雅的艺术特色。
1、历史起源
北安乌鱼绣是乌裕尔河流域融合满、汉、鄂伦春等民族刺绣技法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刺绣流派,因绣工多集中在乌鱼镇(今北安长水河农场)得名。
2、艺术特色
乌鱼绣兼有满绣、索伦绣与苏绣、鲁绣特点,质朴细腻,凝重厚实。针法有平绣、打仔绣、盘金绣、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双面三异绣等多种,无论哪种针法,都以细密精致、纹样清晰活泼为特点。
乌鱼绣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植物花卉以牡丹、梅花、玉兰为多,动物以马、牛、猫、狗、鱼为多。其追求大平面色彩对比,冷暖相照,效果鲜明,广泛运用换色、变色,浓则达致饱和,艳则艳到极致,亮则亮中见喜,雅则雅致富丽。作品具有饱含大自然光与影的印象派美术意境。
2013年7月11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北安乌鱼绣被列入黑龙江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