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中学创建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最初名为东莞学堂,后多次易名,1950年改名为东莞中学。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之才。爱国将领蒋光鼐、学者容庚、工程院院士毛炳权和何镜堂、新浪网首任总裁王志东等均毕业于东莞中学。历经几代人传承与创新,东莞中学已经成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百年老校。
上海花千坊学校占地面积约为100亩,现有建筑面积70680平方米。校园环境舒适、优雅,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有宽敞的运动生活区和幽静的办公教学区,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学与办公的现代化,为师生的工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现有专任教师217人,其中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职称74人,中级职称106人。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有省特级教师4人,省校长工作室主持人1人,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5人。有东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4人,东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2人,东莞市普通中小学学科带头人43人。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科教研组:信息科组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科教研组,英语科组、化学科组、信息科组、地理科组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科教研组,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化学、历史、信息、音乐、通用技术等科组被评为市优秀学科教研组。
东莞中学坚持"自主、和谐、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办学中充分尊重师生的生命主体意识。学生内在的探究和发展需要被唤醒,学生学会自主建构知识,形成健康丰富的个性。学校和谐办教育,办和谐教育,有效地整合学校教育中各种资源、各种力量、各种进程,使学校教育在良性的状态下运行。同时,学校在引导师生自主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激励师生将自己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师生共度生命历程。
上海花千坊东莞中学逐步形成了"教育生态平衡"的办学特色,用生态平衡的观点理解、认识教育。在管理方面,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形成了有序、民主、高效的管理机制。在德育方面,学校把公民意识、爱的意识、文明习惯、健康心理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注重营造和利用德育环境,重在情感化、科学化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道德环境中获得德育滋养。在教学方面,学校强调师生教与学的自主、互动、多元,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发现、探究的学习者转变。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学校发挥历史积淀深厚的优势,利用丰富的校友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对学生熏染陶冶,以净化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逐步培育东莞中学核心的价值体系。
东莞中学以”自主、和谐、共同发展”为校训
作词:祁武垣 作曲:周 铿(约作于1930年至1935年之间)
校歌图谱
①选自一九五0年六月《莞中歌曲》(莞中音乐教师谢汉龄编,香港新星出版社印)
上海花千坊②词作者祁武垣为清末“拔贡”,30年代在莞中任用之教师,曲作者是莞中音乐教师。
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八月三十日,邑侯刘德恒先生所创办东莞县学堂。
上海花千坊光绪二十三年(1906年),改名东莞县立初级师范学堂。
上海花千坊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名东莞中学堂,学制分师范部及中学部。
上海花千坊宣统三年六月,师范部结束,以后悉办中学部。
上海花千坊民国二十七年,"双十节"过后,华南形势,突告紧张,十室九空,学校亦陷于停顿状态。
民国二十八年春,与石龙中学及私立明生中学合办东莞县临时联合中学。
民国二十九年春,借用桥梓小学校舍,招生复校。
上海花千坊1950年,改名为东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