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唯贤(rèn rén wéi xiá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尚书·咸有一德》。
任人唯贤指任用官员只以德才优秀作为标准,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
战国《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任人唯贤”。
上海花千坊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襄公残暴荒唐,连他的两个兄弟都逃到别国去了。这两个兄弟是两个母亲生的。一个叫公子纠,逃到了鲁国。一个叫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公子纠的师傅是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是鲍叔牙。
后来,齐襄公被人杀死了。第二年春天,齐国的大臣派使者迎接公子纠回去做国君。鲁国的国君鲁庄公亲自派兵护送。公子纠的师傅管仲怕逃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因为离齐国近抢先回国夺到君位,所以经庄公同意,先带领一支人马去拦住公子小白。走到即墨,听人说公子小白已经跑在头里了。管仲使劲地追,追了三十多里路才追上。管仲瞧见公子小白坐在车里,也不多说,偷偷地拿起弓箭,对准了公子小白,“嗖”的一箭射过去。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子里。管仲一看,以为小白死了,他想公子纠的君位必定稳坐了,便不慌不忙地回鲁国去护送公子纠到齐国去。
谁知道公子小白并没有死,只是咬破舌头,弄得满口鲜血装死罢了。鲍叔牙护着小白抄小道赶到都城临淄。鲍叔牙硬是说服了大臣们,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也就是齐桓公。
上海花千坊不久,鲁国的兵马送公子纠回到了齐国地界。齐国的鲍叔牙立即请齐桓公发兵抵抗,于是齐鲁之间发生战争。鲁军大败,只得答应齐国的条件,将公子纠逼死,又把管仲抓起来。齐国的使者表示,管仲射过他们的国君,国君要报一箭之仇,非亲手杀了他不可,所以一定要将他押到齐国去。鲁庄公只好把管仲装上囚车,押回齐国。
上海花千坊管仲被捆绑着,从鲁国押往齐国。一路上,他又饥又渴,吃了许多苦头。来到绮乌这个地方时,他去见那里守卫边界的官员,请求给点饭吃。不料,那守边界的官员竟跪在地上,端饭给管仲吃,神情十分恭敬。等管仲吃好饭,他私下间道:“如果您到齐国后,侥幸没有被杀而得到任用,您将怎样报答我?”管仲回答道:“要是照你所说的那样,我得到任用,我将要任用贤人,使用能人,评赏有功的人,我能拿什么报答您呢?”
等到管仲一回到齐国,鲍叔牙就亲自到城外迎接。接着,鲍叔牙大力把管仲保举给齐桓公。齐桓公说:“他拿箭射我,要我的命,你还叫我用他吗?”鲍叔牙说:“那会儿他是公子纠的师傅,管仲自然冒死帮着公子纠了。管仲的本领比我强十倍。主公要是用他,他准能给您立大功。”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立即拜管仲为相国。鲍叔牙反倒做了管仲的副手。管仲当相国以后,发挥他的政治才能,大力实行改革,使齐国的国力迅速增强。七年后,齐桓公就称霸四方,不久,齐桓公就成了春秋第一霸。
无论是创业还是守业,都离不开人才。虽说汇聚人才需要海纳百川的精神,但水多容易泛滥,人才竞争过于激烈,容易出现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情况。因此,执政者必须善于发现人才,举荐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才能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而最重要的用人原则,那就是任人唯贤。要求执政者在选拔人才时,不要考虑人才的身份、背景以及与自己的关系,敢用有缺点的人才,并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正因为有这样的用人原则,西汉刘敬、三国诸葛亮等贤能之士才能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上海花千坊“任人唯贤”指任用官员只以德才优秀作为标准。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
作家·凌力《星星草》:“文状元、武状元、农状元、工状元、医状元,都要选,以才取人,任人唯贤。那时天国人才济济,英杰归真,咱们可就更该兴旺罗!”
任人唯贤—知人善用
上海花千坊“任人唯贤”和“知人善任”两者都含有“善于使用人”的意思。但“任人唯贤”是指一种用人原则或态度,“知人善任”则多指方法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