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陕会馆,始建于清康熙、雍正年间,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系当时山西、陕西两地巨商大贾筹资修建,他们在此叙乡谊,通商情,接官迎仕,祭神求财。馆址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
上海花千坊会馆坐北朝南,布局前密后疏。有琉璃照壁、山门、舞楼、正殿、拜殿等建筑,门前还有两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其中正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式顶,琉璃覆瓦。照壁高12米、宽13.2米,由青色雕砖砌成,正中用彩色琉璃方砖镶成3块方形壁面,其上雕饰二龙戏珠、花卉、人物等,色彩鲜艳,基座雕饰有精美的图案,是豫西地区大、完整的琉璃照壁。正殿为中心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式顶,琉璃覆瓦,勾连斗拱,别具一格。
上海花千坊我们从会馆的原大门开始参观,此大门过去开向校场街,现已封堵。会馆的地势偏低,有敛财聚宝之意。它没有正开的大门,只有东、西两个仪门,所谓“天下庙门朝南开,唯独会馆不正南”。东西仪门中间有照壁,高约12米,宽13米,其中饰有黄绿釉面砖的 “二龙戏珠”及花卉、人物等,是豫西地区保存完好的原始琉璃照壁。
上海花千坊正对照壁的是山门,门的正上方刻着“河东夫子”四个字。这“河东夫子”指的是关公,关公是诚信之师,敬奉他代表商人要以诚信为本。
山门后面是舞楼,楼上的屋脊都是琉璃构件,那二龙相戏的“珠”是蜘蛛,象征商路的四通八达;那条连接整个琉璃屋脊的绳子图案,又有“绳绳相扣,代代相传”的寓意;姿态各异的八仙,自然指商道上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还有白菜,意指“白来财”。
庭院北面是拜殿,殿前西侧有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重修碑记一通,月台前有石狮一对。拜殿即正殿,是会馆的中心大殿,是每年四月祭拜关公的主要场所。拜殿现存有完整的清代早期点金彩画,虽经岁月侵蚀,但色彩依然艳丽,图案精美,实为弥足珍贵。再往北,是后殿,檐梁上的斗拱龙头张牙舞爪、腾云驾雾;檐梁下的木门雕花却是人物花鸟,虫鱼细草。这种强烈的呼应,说明当时的雕刻技术已达到出神入画的地步。惊叹之余,我们不知道现在还会不会有这样的能工巧匠……
上海花千坊会馆内砖雕、石雕、木雕比比皆是,几乎达到无木不雕、无石不刻的地步,每一种雕刻都蕴涵着商人和建筑者的独具匠心。
从这座会馆的建筑可以看出清代山陕两地商人的富足。新中国成立后, 山陕会馆一直由洛阳市第七中学使用,该建筑成为洛阳市七中的校舍,1986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归洛阳市文物管理局管理,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建筑在建筑风格和工艺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对研究当时洛阳的商业发展情况也有较高价值。
上海花千坊洛阳地处中原,居水陆之便,邻山西、陕西,南达江淮,东靠齐鲁。会馆“制称宏丽”(见于乾隆十一年武进士龚崧林撰修《洛阳县志》)。为研究清代洛阳时中原地区的历史地理、水陆交通、经贸往来、民俗民风、建筑艺术、甚至宗教活动都提供了实物例证。洛阳山峡会馆地处洛阳市区南部,与洛阳市八路军办事处相望。它为有十三朝古都之名的洛阳增加了一处对外开放的文物景点,也为开辟洛阳古代建筑的旅游专线:潞泽会馆--洛阳八路军办事处--山陕会馆--周公庙--关林、发展洛阳旅游事业增添了新的活力。
上海花千坊1998年河南省文物局将其列为终点保护维修项目,拨款100万元进行保护维修设计规划,1998-2000年,有关部门对建筑物内部不协调的建筑物进行拆除,清理淤泥、敷设排水管道,对倒塌的东西仪门进行修复,对大殿进行保护维修。
从2003年8月开始,文物部门又启动了山陕会馆后殿和东西配殿的保护修复工程,拆除违章建筑3百平方米,翻新瓦房570平方米,修复琉璃脊、兽约100米,恢复木装修230平方米,铺地面青砖400平方米,更换、修复椽子、墙柱、椽柱235根。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一建筑,文物部门还邀请意大利建筑专家来洛开展研讨和技术指导。
上海花千坊此次维修,遵循了“修旧如旧,不改原貌”的原则,在木质建筑彩绘、修复、加固等工作都非常到位,有效保护了这一古代建筑。维修已经完工,2011年5月18日起 已正式对外开放(免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