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德语地区的狂欢节可以上溯到中世纪,当时已经有了狂放不羁的游行,可以说是现代狂欢节的前身。最近的200年间,德语地区的狂欢节逐渐规范和规模化起来,而最具代表性的科隆狂欢节则开始于1823年,其标志是出现了彩车游行。
德国的狂欢节从北到南分几个地区,各有千秋。其中最有特色、也最有影响的有两片。一片是以科隆、杜赛尔多夫、美因兹和亚琛为代表的德国西部莱茵地区,另一片是以罗特威尔、菲林根为代表的德国南部博登湖地区。南、北地区的狂欢节名称也有所区别,北部地区的狂欢节又叫做“嘉年华会”,而南部地区的狂欢节则叫做“谢肉节”。德国西部地区的狂欢节源于圣灰星期三的前夕,有上千年的历史,庆祝冬季的结束和春天的来临。在德国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要节日。在节日期间有大型的游行和庆祝活动,狂欢节持续一周。
科隆狂欢节的历史几乎和科隆市的历史同样悠久。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在欢乐的春节期间用葡萄酒、女人和唱歌来祭奠酒神和古罗马的农神。日尔曼人通过庆祝冬至来表示对神的崇拜,并以此驱赶恶毒的冬季魔鬼。后来基督徒们继承了这一异教徒的风俗。伴随着狂欢节的开始,复活节前的四旬斋拉开了序幕。
在中世纪,狂欢节的快乐,即“化装游行”,常常以非常剧烈的形式来表现,令市政府和教会非常恼火。禁令和法令收效甚微,人们依然我行我素,疯狂快乐地庆祝这一节日。
在18世纪,与令人捧腹的街头狂欢节相伴的还有威尼斯模式的所谓“化装舞会”。欢闹的面具和化装舞会,但开始时只限于贵族和富有的市民阶层。1736年,科隆在新市场旁的贵族宫举行了首次“化装舞会”。将近50年之后,科隆被法国大革命的军队占领。但是,新的统治者允许当地人举行其如醉如痴的游行。不久之后统治这块土地的普鲁士人则要严厉一些,但并不能阻挡科隆人延续其痴迷的传统。狂欢节逐渐变得更加浪漫和市民化。它变得有所收敛,讲究秩序。
上海花千坊按惯例德国当地时间11月11日11点11分狂欢节将拉开序幕,而且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2月底,以科隆,杜塞尔多夫,美茵茨为主的几大城市从此进入每年的“第五季”,这一时间段每个城市将举办一系列精彩的活动,但节日的高潮一般在每年的1月底-2月底,正好与中国的农历新年接近。德国许多城市都举办狂欢节活动,但最有声望规模最宏大的狂欢节庆祝活动在科隆和杜塞尔多夫这两座比邻的城市。
上海花千坊科隆狂欢节也是继巴西里约热内卢狂欢节之后全球第二大狂欢节庆活动,每年将有上百万的游客盛装打扮来此举办全城大party。在玫瑰星期一每年都有上万顿的糖果和鲜花从花车上撒下,而且近几年中在狂欢的人群中不乏中国人的身影。
提到科隆狂欢节,不得不提的就是狂欢节三个标志性人物“王子”,“农民”和“少女”,他们在整个狂欢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通过全城海选得出,之后经过一年的各种才艺培训,最首要的就是要会说标准的科隆当地方言,因为他们将在整个狂欢节期间,出席各种重大的活动演讲并表演,发言时必须要说地道科隆方言。在海选中会产生三名男子来扮演成人版的“王子,农民和少女”人物,也会选出三名儿童来分别扮演这些人物形象,需要解释的是虽然人物之一是“少女”,但是因为历史原因在当时创造出的人物形象时女人无法登台,所以成人版的“少女”人物是一直由男人来扮演的,这个传统保留至今,有区别的是儿童版的“少女”是由女童来扮演的。
上海花千坊在每年一月初,当年选出来“王子,农民和少女”会来到市政厅和市长见面,举行盛大仪式,宣布从当天开始整个城市的领导权由“王子”获得,直到狂欢节结束.“王子的登基大典”的开始也意味着科隆陷入全城狂欢。在玫瑰星期一的花车游行中,王子的花车是规模最大的,而且永远都是最后一辆,意味着花车游行的结束。
上海花千坊科隆已经有160个狂欢节社团、家乡协会、城区共同体。它们组织大约500场活动、舞会和游行来庆祝这个城市最疯狂的节日。
上海花千坊到了“玫瑰星期一”的上午,代表狂欢节最高潮的大游行正式开始。人们三五成群喝着啤酒,拉着手风琴,穿着五彩的服装,戴着怪异的假面,在街上欢快地行走。路边的警察也一改往日的威严,任凭女孩子们在脸上划下五颜六色的唇印。在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中,有着上千个表演团队,每个方阵都有自己的乐队、花车和独具特色的服装,令人目不暇接。花车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模型,不少是当今各国领导人,布什、普金、萨达姆和拉登等往往被选为嘲讽对象。花车行进时,路边成千上万的观众高呼“给我糖”,大块的巧克力、糖果和无数鲜花便从花车上如同雨点一般落下来。孩子们胸前挂着一个大布口袋,扒在地上拼命地捡糖,大人们则一跃而起,从空中拦截大块巧克力。有的人干脆倒举一把伞或一顶帽子,不一会儿已是满载而归。这样的狂欢场面一直持续5个小时,平时一向严谨的德国人,在这天终于也疯狂了。
科隆狂欢节游行路线的总长度是7公里,而参加游行的队伍长度是6.5公里。也就是说,从游行路线的起点到终点摆满了参加游行的人、车和马。虽然游行总时间是5小时,但观众为了强占好位置,往往是提前2、3个小时就已经抵达现场了。因此,在依旧春寒料峭的2月份,露天站7、8个小时观看狂欢节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很多人在游行结束后还不马上散去,而是要参加露天狂欢舞会、酒吧里“泡吧”跳舞或是混挤在人群中在街上徜徉,直至半夜。
上海花千坊科隆万岁,这是狂欢节每年使用的口号,准时在狂欢节开始时呼喊。其高潮是四斋节前星期一狂欢游行的愚人时刻。这时,人们高呼"科隆站起来"、"要糖"、"要花"。在这种热闹非凡的活动中,人们欢呼雀跃、尽情放纵,莱茵河两岸充满欢歌笑语。
女人狂欢节正式的开始,是狂欢节进入高潮期的标志。在“女人节”中,平素庄重文雅的德国妇女,在这一天犹如火山喷发一样尽情宣泄着自己的感情。她们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坐在市长办公椅上宣布接管市政权。这一天最让男人们提心吊胆的是怕女人们剪去自己的领带。在那天,你要是戴着名牌领带,可就不要上街了。德国姑娘们入夜后便成群结队地拿着剪刀在街上转,推推挤挤中就把男人的领带给剪了。那天科隆一带的机场到处都挂着剪断的领带。但也有不少男人故意买一些破的甚至纸做的领带上街去领一领与芳龄少女调情的滋味。
次日午夜,也就是星期二的午夜,狂欢节接近尾声。人们摘下悬挂在饭馆和酒肆门上的代表狂欢节的扎制人物,将其焚烧,由此宣告进入“圣灰星期三”,宣告狂欢节的彻底结束。
一年一度的德国科隆狂欢节(Karneval)有望成为新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科隆狂欢节很可能会和科隆大教堂一起出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上。
科隆狂欢节是否最终能够成为文化遗产,要等到2016年才能正式确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名官员表示:“没有什么理由反对其成为文化遗产。况且,巴西狂欢节早就已经是文化遗产了。”
国际知名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衡量其是否能构成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准之一。
上海花千坊科隆狂欢节被人们认为是全德国最盛大也最为疯狂的狂欢节。人们为了纪念并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斋戒期而投入到这狂欢之中。从前,人们为了将冬季恶灵驱逐出城,便头戴面具上街游行,而现在这一惯例被保留了下来。
上海花千坊德国人给人的印象是不苟言笑、刻板、难以接近。狂欢节恰巧是在有这样性格特质的人身上发生似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可理喻。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正是这种心理反差反映出德国人的多面性和需要自我释放的心理需求。
上海花千坊从地域角度来看,德国的莱茵地区和南部巴符地区是天主教仍比较盛行的地区,这里的人也确实比德国其它地区的人更刻板和难以接近一些。正是这样,人们才更需要有狂欢节这样的机会和形式,大胆、随意地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大声喧闹,纵情喝酒和歌舞,兴致所致时亲吻身边不熟悉或不认识的人,打破人际和等级界线,嘲讽时政,把真实的自我隐藏在怪异的服装或面具下等等,不一而足,而这一切都是他们平常不能做、不容许做的事情。只有这个时候他们才能彻底地放飞心情,释放自我,以求得心理平衡。因此,当狂欢节到来时,人们欢欣鼓舞;而当狂欢节结束时,大多数人虽然已经在数日的狂欢后倍感疲劳,但心中仍期盼着下一次狂欢节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