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维特根斯坦家族是欧洲最显赫的豪门家族之一,有着超过数百年的悠久历史。维特根斯坦家族的产业遍及钢铁、铁路、轮胎、金融和建筑业,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更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诸多领域。在世界近代史上,除了罗斯柴尔德家族以外,还没有哪个家族的影响力能够如此之大,如此之广。
世界最有钱三大家族之一
当我们看着福布斯排行榜时,以为比尔·盖茨是世界最富有的人时,躲在某个城堡里的罗斯柴尔德-维特根斯坦家族的人肯定会觉得太可笑了。他们才是世界上真正的最富有的人。当他们被称为欧洲第六帝国的时候,美国还没有建国,当他出钱给我们熟悉的高尔查克、邓尼金去和列宁打仗的时候,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竟然没有一个国家在金钱上帮他,他们一个家族和列宁在战斗。
巴尔扎克把他们家族的名字改为纽沁根男爵对他们极尽讽刺,但300年来在金钱上全世界还没有哪个家族超过他们。富裕后的这个家族还为我们贡献了很多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特别是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与之相较,中国在东晋及六朝的显赫一时的高门士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以及博陵崔氏有些许相似之处。
维特根斯坦家族最初发迹于拿破仑时代,家族的第一个见于史册的名人是摩西·维特根斯坦,是赛因-维特根斯坦家族伯爵的大管家。1803年他去考尔巴赫做羊毛批发生意,他的羊毛公司成为考尔巴赫最大的公司,但后来不幸衰败了。1802年,他的儿子赫尔曼·维特根斯坦出生,而将家族事业发扬光大的正是赫尔曼,他于1830年代末把公司迁到莱比锡附近,在那儿成功地做着羊毛商生意,从匈牙利和波兰买进,向英格兰和荷兰卖出。后来,他改信了基督教,并于1839年与一名出自一个著名维也纳犹太家庭的女子结婚,这个犹太家庭也是改信新教的人。19世纪50年代他们搬到了维也纳,在那里他与当地的权贵们结为一体,并将家族的产业扩展到了工业和房地产业。
上海花千坊赫尔曼·维特根斯坦育有三子八女,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次子卡尔,也就是路德维希的父亲。他通过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组建卡特尔而一跃成为奥匈帝国的首富之一。这两个家族一起生产了帝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钢铁,并且控制了它的铁路和轮胎工业。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从小就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孩子,从来不服从家里的管教,甚至两次离家出走——11岁时第一次离家出走,导致了他的家人在维也纳全城发布寻人启事。几近成年时他仅带着200罗拉尔第二次离家出走,靠着当游艇的酒吧招待和教别人小提琴在纽约呆了1年的时间。这样的一种人生阅历使得卡尔对社会的世态炎凉有了自己的一种认识。而这样的一种生活背景也锻炼了卡尔个人的生活能力。
所以,当卡尔返回维也纳时很快就参加了当地的一个商会,并与当地的一个商会社团进行合作,后来又通过婚姻关系,逐渐建立起自己辉煌的钢铁事业。并一跃成为奥匈帝国的首富。即便当时在德奥如日中天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也不敌维家钢铁寡头在战争年代可以更快造富的特征。
上海花千坊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香港及台湾译作维根斯坦,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出生于奥地利,后入英国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上海花千坊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于1889年4月26日出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是欧洲钢铁工业巨头,母亲莱奥波迪内,哈耶克外祖父之姑表妹,是银行家的女儿。路德维希在八个子女中排行最小,有着四分之三的犹太血统,于纳粹吞并奥地利后转入英国籍。
维特根斯坦自幼跟随兄姊在家里接受教育,然而家庭教育的结果却无法使其达到正规高中的接纳标准。直到1903年在通过入学考试后前往林茨的一所以技术著称的中学学习,与阿道夫·希特勒同学,不过尚未有确凿的证据表明这两位重要人物有过任何深入的交往。和一些伟大人物一样,维特根斯坦在中学的成绩并不好,大都处于中下水平,在度过了三年的不愉快后,更带着高考的落败离开了这里。少年路德维希爱好机械与技术,十岁时就制出过一台简单实用的缝纫机。其最初的志向在于物理学,曾经渴望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玻尔茨曼,然而,后者于1906年自杀,使得维特根斯坦的希望毁于一旦。随后维特根斯坦又立志成为一名工程师。1906年,维特根斯坦前往柏林学习机械工程。1908年,进入英国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攻读航空工程空气动力学学位。期间,为了彻底搞清螺旋桨的原理,同时出于对数学基础的兴趣,维特根斯坦阅读了伯特兰·罗素与怀特海合写的《数学原理》以及戈特洛布·弗雷格的《算术基础》。在1911年夏天拜访了弗雷格后,维特根斯坦听从了这位逻辑学家的推荐,前往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问学于罗素门下,后成为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学生兼好友,罗素称这场相识是他一生中“最令人兴奋的智慧探险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本可免服兵役的维特根斯坦作为志愿兵积极入伍,在战场上完成了标志所谓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的《逻辑哲学论》(英文版:Tractatus Logico - Philosophicus;德文版:Logische-Philosophische Abhandlung)的初稿。《逻辑哲学论》后他认为所谓的哲学问题已被解决,于是怀着贵族式的热忱前往奥地利南部山区,投入格律克尔倡导的奥地利学校改革运动,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有着理想主义追求的维特根斯坦在这里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对学生也充满了热情,然而却被无法理解的家长们视为“疯狂的家伙”,他们拒绝了这个古怪家伙提出的收养其中一个或两个学生的要求。1926年,被证明总是与成年人格格不入的维特根斯坦离开了“粗俗愚蠢的南部农民”,结束了乡村教师的职位。
之后维特根斯坦先是在一个修道院里作过短时间的园丁助手,后来其姊玛格丽特由于担心他的精神状态而设法要求其协助设计并负责建造了自己的一处宅第。这个后来曾被用作保加利亚使馆的建筑物使维特根斯坦获得了建筑师的身份。1927年,维特根斯坦结识了奉《逻辑哲学论》为圭臬的“维也纳小组”成员并应邀参与一些活动,与石里克、魏斯曼等成员有过交往,然而维特根斯坦拒绝加入他们的圈子。1928年春在听了数学家布劳维尔在维也纳有关“数学、科学和语言”的一次讲演后,维特根斯坦重新萌发了强烈的哲学探索的兴趣。1929年,维特根斯坦重返剑桥,以《逻辑哲学论》作为论文通过了由罗素和G.E.摩尔主持评审的博士答辩后,留在三一学院教授哲学,并于1939年接替摩尔成为哲学教授。1947年,坚信“哲学教授”是“一份荒唐的工作”的维特根斯坦从剑桥辞职,以专心思考、写作。
1951年4月29日,身患前列腺癌的维特根斯坦在好友比万(Edward Bevan)医生家中与世长辞。去世后由弟子安斯康姆(Elizabeth Anscombe)和里斯(Rush Rhees)出版了被认为是引导了语言哲学新的走向的《哲学研究》(英文版: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德文版:Philosophische Untersuchungen)。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被罗素称为“天才人物的最完美范例”:热情、深刻、认真、纯正、出类拔萃。
维特根斯坦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素养,对人类生存本质有着深刻的感知。早年维特根斯坦家族有着浓厚的艺术文化氛围,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是长期的艺术捐助商,勃拉姆斯、马勒等是这个被音乐充满的家庭里的常客。维特根斯坦家族成员中音乐天赋不算突出的路德维希其单簧管演奏也很有造诣,同样,被认为是有书面表达障碍的维特根斯坦的文笔却也十分精湛。另外维特根斯坦十分喜爱奥地利文艺评论家卡尔·克劳斯(Karl Kraus)的著作。然而“不幸”却很早就与这位哲学家如影随形,孤独和抑郁充满了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据其传记作者威廉·巴特利(William Warren Bartley)考证,维特根斯坦家族的兄弟五人里,包括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本人共有三名是同性恋者,这其中的两个兄长汉斯和鲁道夫早年分别自杀,此后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虽然放缓了对子女们的严厉,青年路德维希却仍然常常有令罗素担心的自杀倾向,据称其本人参加一战就是为了“体面地自杀”。他的另一个兄长库特·维特根斯坦在战场上被俘前自杀,在战争里幸存但致残的最后一位兄长,保罗·维特根斯坦,是著名的单臂钢琴家。
由于卡尔·维特根斯坦的子女们不是先逝,就是热衷艺术,家族的产业开始陷入困境。二战期间,希特勒攻占奥地利,此时的维特根斯坦家族早已被希特勒视为了眼中钉,希特勒一生都妄想使林茨成为比维也纳更大的艺术中心。艺术珍品从全欧洲都源源不断地运往这儿的希特勒博物馆。这不仅是为了帮助故乡,他这样做也是为了把维特根斯坦家族的鼻子摁到泥地里去,至于维特根斯坦钢铁公司,希特勒在林茨建起了赫尔曼·戈林钢铁厂,并以此兼并了维特根斯坦卡特尔的工厂。
但危机成就英雄,二战期间,家族的另一分支成员迅速将家族的财产转移到英国,在英国从新建立起了新的钢铁公司,并在战后重新杀回德国和奥地利。二战以后,维特根斯坦家族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从台前转到了幕后。
上海花千坊维特根斯坦家族不仅有着当时人类能够具有的一切知识积累——包括艺术、科学及分门别类的许多学科的丰富的藏书,同时这个家族还是一个艺术之家。维特根斯坦的家庭是当时的艺术沙龙,它云集了许多声名显赫的音乐家,如勃拉姆斯、克拉拉.舒曼等人经常出入他们家庭,而就其家庭本身来说,也是非常具有艺术氛围的。维特根斯坦的母亲有很高的艺术修养,而他的父亲卡尔不仅热衷于演奏小提琴,而且还在维也纳郊区修建了别墅以做“文化沙龙”。甚至有传言说维特根斯坦的家中有7架钢琴。当时只要提到维也纳的艺术家或者哲学家这类人物,有识见的人都会联想到维特根斯坦家族,因为这类优秀人物往往是这个充满光辉家族的一分子。
上海花千坊书名:《维特根斯坦之家》
作者:亚历山大·沃(Alexander Waugh)著;钟远征译
包装:精装
上海花千坊开本:880mm*1230mm1/32
定价:48.00
ISBN:978-7-5407-7244-4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亚历山大·沃(Alexander Waugh),英国作家、BBC音乐评论家,同时兼具作曲家、电视节目主持人等身份。系出名门,伊芙琳·沃之孙,奥柏林·沃之子,长期为英国《星期天邮报》和《伦敦晚报》撰写歌剧评论,还做出版、画漫画,作曲曾经获奖。著有《古典乐:一种新的聆听方式》(1995),《歌剧:一种新的聆听方式》(1996),《父与子》(2004)等作品。
上海花千坊维特根斯坦家族为20世纪贡献了一位偶像级的大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作为这个维也纳显赫家族的叛逆,路德维希最终却使维特根斯坦这个姓氏举世闻名。他的巨大声誉,似乎遮蔽了他那些同样非凡的哥哥姐姐的故事,包括那位享誉乐坛的钢琴家保罗·维特根斯坦。保罗和路德维希究竟成长在怎样的家庭环境?他们的性格有着怎样的家族渊源和家族相似?本书讲述的正是保罗、路德维希和他们的姐姐赫尔梅娜、格蕾特以及其他亲友之间的故事。这是一个音乐之家、冲突之家的真实故事,也是一部人间悲喜剧,一部家族兴衰史,贯穿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可谓那个大时代的象征和缩影。
上海花千坊谁会将自己拥有的巨额遗产全部放弃,同时拟定一份能使自己永不再获得财产的严密协议?谁会仅凭一只左手,在钢琴上演奏需要十指才能完成的乐曲,并巡演于世界舞台?谁能邀请克里姆特为其画像?又有哪个家族能将勃拉姆斯、约阿希姆、理查·施特劳斯等音乐家请至自家的音乐厅中,共享一流的私人音乐会?
上海花千坊世界上有许多的显赫家庭,而如此显著地将财富、音乐、哲学、怪癖、品位糅合在一起的,爱恨交织、悲喜交加、既荣耀又悲惨、既犹太又雅利安的,或许只有维也纳的维特根斯坦之家。
上海花千坊亚历山大·沃精湛的写作技巧,生动演绎了钢琴家保罗·维特根斯坦、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及其家族的传奇乐章。
上海花千坊这本书中的故事如此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而它却从未以这种方式被讲述过,这真是令人惊讶……很难想象另一种叙事,能够呈现这般的流利、机智、风趣和细致入微。
——《文学评论》
上海花千坊一部糅合了真实发现与精彩故事的作品,一部令人难忘的传记,难以被人忽略。
——《伦敦晚报》
沃非常熟练地整理着大量有关财富和心理的复杂事物,而又从不妨碍到对核心人物之故事的描述。他的写作很敏锐、自信且丰富多彩,这本书读来是一种阅读享受。
——《电讯报》
上海花千坊即使是在一百年前引人注目的维也纳,维特根斯坦家族也因其宿命般的古怪脱颖而出……沃使我们对他所描述的每一页中那些有教养的怪人、知识分子、博爱者和厌世者们的轶事目瞪口呆。
——布鲁姆伯格
绝妙!令人惊叹的著作,将令人敬畏的学识……与对荒诞的观察完美地融合起来……读来令人心智愉悦,理应让更多读者知晓。
——《独立报》
第一部 自杀的阴影
1 维也纳首演
2去年此时
3 卡尔的大叛逆
4 企业家
上海花千坊5 和一个女继承人的婚姻
6 鲁道夫·维特根斯坦之死
7 汉斯的悲剧
8 在维特根斯坦家
9 男孩们
10 他们的母亲
11 另一个兄弟
12 居中的姐妹
13 保罗的早年训练
14 路德维希的困境
15 新婚夫妇
16 卡尔的不省人事
17 纪念K.W.
18 回看保罗
上海花千坊第二部 一战中的三兄弟
19 金钱无小事
20 战争前奏
21 报名从军
22 灾难
23 俄国战俘
上海花千坊24 库尔特·维特根斯坦在美国
25 抵达西伯利亚
26 三个鼓舞之源
27 希望的微光
28 活埋于要塞
29 一次出逃的机会
30 家人重聚
31 一次转变
32 格蕾特的问题
33 保罗的独臂首演
34 欧洲硝烟四起
35 美国参战
36 保罗性情的转变
37 终局
上海花千坊第三部 左手钢琴家和剑桥“基督”
38 余波
39 家庭纷争
40 反犹太
41 性生活
42 短暂的教学
43 保罗声名复起
44 维特根斯坦夫人之死
45 由繁荣到衰败
46 再说保罗的个性
47 俄国和拉威尔
48 普罗柯菲耶夫
49 爱情故事
50 他的美国首演
51 难题深化
52 冲突升级
第四部 合并与瓦解
53 受困的爱国者
54 初始计划
55 反击
56 出逃
57 拘捕
58 第二次移民
59 改换立场
60 纳粹抵达美国
61 斯通博罗们的动机
62 战争威胁
63 贵重的手稿
64 冷战
65 家庭重聚
66 本杰明·布里顿
67 维特根斯坦们的战争
68 道路的尽头
69终点
尾声
参考书目
致谢
译名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