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王羲之草书十七帖》是北京载道文化公司制作出版的古籍还原再造藏书,是国学书法艺术类典藏精品。
《十七帖》,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王羲之草书代表作,书写时间为东晋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年—公元361年),时间跨度长达十四年,共收录了王羲之的信札二十八件,记录了王羲之草书笔法的演变和发展。
王羲之(公元303年—公元361年或公元321年—公元379年),字逸少,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任东晋“右将军”之职,故又称“王右军”。碑文主要是书信体散文,道尽平常生活中的感慨,情真意切,读来十分感人。《十七帖》的笔法从容淡定,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仿佛从作者的心胸之中流淌而出一样,充分体现了草书“妍美流便”的特点。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曾下旨不遗余力搜访购求,所获尺牍达三千余种。遂分门别类,按二三十帖为一卷,各装裱成一丈二尺左右长幅,凡八十卷,《十七帖》即其中之一。尽管太宗生前收集成就巨大,可随着时间推移,包括《十七帖》在内的这些珍贵法帖逐渐散佚。今所见者仅为后代石刻本。
上海花千坊本帖文学艺术价值突出,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一组书信。信札书帖作为古代一种书写文字的实用品,它也承载了社会的万千气象。其中反映出的生活品味与艺术趣味正体现了中国优雅的文人情怀。在以纸为媒介的时代,信札书帖所寄托的不仅是人们手书的文字,它还映照着文人们的心灵世界与生活,还有对友情的珍重。《十七帖》中的书帖大部分是王羲之写给友人——益州刺史周抚的。周抚字道和,咸和(公元326——公元334)中年监巴东诸军事,任益州刺史。信中或自述生活起居,或涉及写信者交往游历,大部分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比如畅想与友人一同登高游赏,对友人赠予胡桃表示感谢等。虽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从中可以看出王羲之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全文语句通俗易懂,满含深情厚谊,书写洒脱率性,书意俱佳。全帖共107行,943字。
上海花千坊此本末载跋语,为“副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勒充馆本,臣褚遂良校无失”二十字。其上有大字“敕”,乃唐太宗亲笔所书,“敕”字在古代乃皇帝钦定专用文字,可知此本《十七帖》乃唐太宗钦定从而颁布天下。左下角另有僧权两字的右半部,称作“敕字本”或“馆本”,以此版为最佳藏本。本版《十七帖》为北宋拓本,属“敕字本”系统,为卷装本。明代为童轩、吴宽所藏,帖后有明代文学家、收藏家张正蒙题跋。张正蒙,字子明,江宁(江苏南京)人,生卒年未详。此本清代曾入内府,民国时归书法家张伯英,是“敕字本”中最佳拓本,现收藏于上海图书馆。
上海花千坊十七帖释文,需要做注释:
1、《郗司马帖》
上海花千坊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2、《逸民帖》
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3、《龙保帖》
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4、《丝布衣帖》
上海花千坊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5、《积雪凝寒帖》
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6、《服食帖》
上海花千坊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7、《知足下帖》
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8、《瞻近帖》
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
9、《天鼠膏帖》
上海花千坊天鼠膏治耳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
10、《朱处仁帖》
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书,可令必达。
11、《七十帖》
上海花千坊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勤加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
12、《邛竹杖帖》
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
13、《蜀都帖》
上海花千坊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杨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14、《盐井帖》
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
15、《省别帖》
上海花千坊省别具,足下大小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16、《旦夕帖》
上海花千坊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乙乙,具时州将。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谢无奕外任,数书问,无他。仁祖日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
17、《严君平帖》
严君平,司马相如,杨子云皆有后不?
18、《胡母帖》
上海花千坊胡母氏从妹平安,故在永兴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诸理极差。顷以复匆匆。来示云与其婢问。来信□不得也。
19、《儿女帖》
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
20、《谯周帖》
云谯周有孙□,高尚不出,今为所在。其人有以副此志不?令人依依,足下具示。
21、《汉时讲堂帖》
上海花千坊知有汉时讲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者不?欲因摹取,当可得不?信具告。
22、诸从帖
诸从并数有问,粗平安。唯修载在远,音问不数,悬情。司州疾笃,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云,皆尽事势,吾无间然。诸问想足下别具,不复具一一。
23、成都城池帖
往在都,见诸葛显,曾具问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楼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信?具示,为欲广异闻。
24、旃罽胡桃帖
得足下旃罽、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知足下得顷服食。方回近之,未许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
25、药草帖
彼所须此药草,可示,当致。
26、来禽帖
上海花千坊青李、来禽、樱桃、日给滕,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
27、胡桃帖
足下所疏云:此果佳,可为致子,当种之。此种彼胡桃皆生也。吾笃喜种果,今在田里,唯以此为事,故远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
28、清晏帖
知彼清晏岁丰,又所出有无,一乡故是名处。且山川形势乃尔,何可以不游目!
29、虞安吉帖
虞安吉者,昔与共事,常念之。今为殿中将军。前过云:与足下中表,不以年老,甚欲与足下为下寮。意其资可得小郡,足下可思致之耶?所念,故远及。
《十七帖》是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品。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故又称“王右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上海花千坊《十七帖》中多数是王羲之写给远在四川担任益州刺史的周抚的一组书信。周抚(?—365年),字道和,庐江寻阳人,祖籍汝南安城。东晋时将领,曾协助王敦叛乱,后被赦免罪责。咸和初,为王导起用,从温峤平苏峻之乱。桓温征蜀时镇守彭模,击破蜀地余寇,平息叛乱。之后镇蜀30余年,威名远播,蜀地安定。官至镇西将军、益州刺史。兴宁三年(365年)逝世,朝廷追赠征西将军,谥号为襄。
上海花千坊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
上海花千坊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具时州将。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
知有汉时讲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