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祭黄几道文》是北宋书法家苏轼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祭黄几道文》是苏轼与其弟苏辙联名吊祭姻戚黄好谦(字几道)的祭文,由苏轼手书。此卷书法精整,出入晋唐,笔力雄健,结体谨严,墨气凝聚,神采焕发且意味温厚,谨严而有活气,为苏轼书法精品之一。
上海花千坊几道大夫年兄之灵。呜呼几道,孝友烝烝。人无间言,如闵与曾。天若成之,付以百能。超然骥德,风骛云腾。入为御史,以直自绳。身为玉雪,不污青蝇。出按百城,不缓不絙。奸民惰吏,实畏靡憎。帝亦知之,因事屡称。谋之左右,有问莫应。君闻不悛,与道降升。吾岂羽毛,为人所鹰。抱默以老,终然不矜。环堵萧然,大布疏缯。妻子脱粟,玉食友朋。我迁淮南,秋谷五登。坐阅百吏,锥刀相仍。有斐君子,传车是乘。穆如春风,解此阴凌。尚有典刑,紫髯垂膺。鲁无君子,斯人安承。纳币请昏,义均股肱。别我而东,衣袂仅胜。一卧永已,吾将安凭。寿夭在天,虽圣莫增。君赵魏老,老于薛滕。天亦愧之,其世必兴。举我一觞,归安丘陵。
上海花千坊此卷引首前隔水有清笪重光题签:“此则纯用楷法,出入晋唐之间,古雅道逸,与褚河南、颜平原册文手书流传海内。同一墨宝,信艺林之名迹,操觚之师范也。”、费念慈光绪十二年(1886)题签。拖尾有董其昌、陈继儒、周仲简、周秀良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同观款(董其昌题)。有清笪重光康熙十九年(1680)跋,王鸿绪康熙五十七年(1718)跋,李鸿裔光绪六年(1880)跋。字卷上有“黄仁俭图”、“珍秘”、“黄氏家藏”;“何印良俊”、“清森阁书画印”;“笪印重光”、“直指之章”、“润州笪重光鉴定印”、“江上外史笪重光在辛父印”、“江上外史”、“江上笪氏图书印”、松子阁”;“鸿绪之印”、“王俨斋鉴赏法墨名书”、“云间王俨斋收藏记”、“俨斋秘玩”;“明文靖世家图书”、“严泽之印”、“严氏道晋”、“瞿苌生”、“古泉山馆”、“或世守心”、“冥鸿馆”、“王兴谟珍藏”等钤印。
苏轼、苏辙和黄几道是同一年中举的进士,而黄几道的儿子黄寔又把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苏辙的两个儿子,苏黄两家结成了儿女亲家,可见其关系非比寻常。正因为如此,黄几道去世之后,苏氏兄弟联名为这位同年好友写下了这卷祭文。此卷创作时间为北宋元祐二年(1087),时苏轼52岁。
上海花千坊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上海花千坊此卷点画沉着,质朴多变,无疑是承袭了晋魏楷书的风流。在楷书技法方面,苏轼深得魏晋遗风,用笔丰富,态势多样,既得风神俊爽之形貌,又含质朴古拙之内蕴。
上海花千坊其字笔姿丰肥、笔力紧裹,笔画间顾盼映带,楷、行、草相间。点画自然而道劲,撇画的起笔处和捺画的收尾处也十分饱满。苏体字运笔流畅清爽,富有流动的美感。
此卷结体和用笔一样,也是异态纷呈。如“抱默以老”一句,结体以疏朗平正为主,“玉食友朋”句则以攲侧造险为主。“玉”字点在“王”外,“食”字明显左沉,一捺化作长点平伸向右,也是脱离常态的写法。“友”字一捺又过分伸长,“朋”字右倾得险些要倒。以上有意造险的写法齐集于一处,目的是要打破疏朗平正的局面。结体的变化力求达到灵活跌宕的极致。
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刘正成:从头到尾,似字字有千斤之重,越到帖尾,墨色愈益浓重,字体愈大。如一曲节奏缓慢,庄重肃穆的挽歌,曲终而人尚悲哀不起。(《中国书法全集·苏轼》)
上海花千坊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徐邦达:(《祭黄几道文》)书法端秀又在《赤壁赋》之上。(《古书画过眼要录》)
上海花千坊此卷曾经南宋书法家黄仁俭(黄几道曾孙),明华夏、朱大韶、王世贞、曹周翰,清笪重光、王鸿绪、顾文彬收藏。曾见于明王世贞《弇洲山人续稿》、《续书画题跋记》、汪珂玉《珊瑚网法书题跋》、清顾复《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等书著录。现藏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