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长舌妇,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诗经·大雅·瞻卬》。
上海花千坊长舌妇原指好进谗言的妇人,后泛指爱扯闲话、搬弄是非、在背后对别人说三道四的人;又指一点小事就当大肆宣传的人。其自身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充当主语、宾语等。
《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
上海花千坊后人据此诗中内容提炼出一则三字成语“长舌妇”。
周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即周幽王。这位天子怠忽朝政,一心只想吃玩乐,除了酒肉,就是女人。他打发左右的人到各地去找寻美女,根本置国家大事于不顾。他喜欢谄媚的人,对于劝告他的人却怀恨在心。赵叔带大夫因为写了一篇奏章劝谏,被周幽王革去官职,赶出宫去。
周幽王这么做为的是“杀鸡儆猴”,免得别人再到他跟前说些不中听的话。没想到另一位大臣褒还是怀着忠义之心去见天子,并对他说:“天子不把天灾看在眼里,不关心国家大事,反而亲信小人,赶走大臣。你再这样下去,咱们的国家恐怕要保不住了!”周幽王大怒,不想与他争辩,仅吆喝了一声,就下令把他囚禁到监狱里,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劝谏他了。
上海花千坊褒在监狱里待了三年,一直没有获得释放。他的家人非常着急,四处奔走。他们想:“天子既然贪爱美色,我们就在这上面动脑筋吧。”于是,他们到处寻觅,终于找到了一个花容月貌的美女,她就是褒姒。
当时褒姒十四岁,身材长成,倒像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更兼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褒姒被送进宫献给周幽王后,周幽王龙颜大喜。——四方虽贡献有人,不及褒姒万分之一。——遂不通申后得知,留褒姒于别宫琼台,日夜迷恋,一连三个月不去见申后。
上海花千坊过了一年,褒姒生下一子,取名为伯服。自此她密遣心腹左右,日夜伺申后之短。宫门内外,俱置耳目。并常常在枕边央求幽王定夺废立之事。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4年),周幽王废了申后、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申后带其子奔至外家申国(今河南南阳北,一说西近犬戎)。
褒姒冷若冰霜,虽然当上王后,儿子伯服被立为太子,但她却很少有笑容。周幽王为了取悦褒姒,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周幽王纳了虢石父之议,举烽火召集诸侯于骊山前,诸侯匆忙赶至,却发觉并非寇匪侵犯,只见周幽王和褒姒在台上饮酒作乐,只好狼狈地退走,褒姒终于开心地大笑了,周幽王大喜。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络鄫侯以及犬戎入寇,大举进攻镐京,此时周幽王正与褒姒纵情淫乐、吃喝玩乐,不知外面出了大事,后来周幽王举烽火示警,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戎兵杀周幽王、祭公易、尹球、郑桓公和虢石父於戏(今陕西临潼东),虏走褒姒,“尽取周赂而去”,褒姒被掳后,从此下落不明。
《诗经》中有一首讽刺周幽王只知道宠幸褒姒却斥逐贤良的诗《大雅·瞻卬》,其中有讽刺褒姒的诗句:“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其意思是有个妇人长了根长舌头,这是祸根。大乱并非从天而降,而是这个妇人制造的。从这首诗发源,“长舌妇”一语开始流传。
上海花千坊长舌妇原来专指妇女,现已没有了性别之分,只要符合爱扯闲话、搬弄是非的条件,无论男女都会被别人视为长舌妇。“长舌妇”是有明显贬义的称谓。其实,偶尔背后说人闲话并非是心理疾病,这是社交中常见的一种寻求心理平衡点方式。不过,经常说别人闲话就非常有害,不仅对他人造成伤害,对自己也是一种伤害。因为经常说别人闲话,肯定会有闲话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难免会有被质问的时候。如果长期说别人闲话,自己会交不到朋友,处于孤立状态。时间久了,自己会讨厌自己,但又没找到合适的方法解除这种困境,从而导致怀疑自己心理有问题。避免成为“长舌妇”,要学会与人为善,要自觉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考虑一下自己的言行会给别人带来哪些不必要的麻烦,试着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上海花千坊长舌妇用来指多嘴多舌,好进谗言的妇女,也泛指爱扯闲话、搬弄是非的人。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主语、宾语等,含贬义。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都是你那小天杀的,引这长舌妇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