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出于处理现实政治斗争以寻求身后皇权稳定,与恢复以“忠”“孝”为核心的儒家名教以维护封建统治之需,下诏重修晋史。
上海花千坊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于东汉末年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晋书》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上海花千坊《晋书》所记载的史实具有很高的价值,是我们研究魏晋历史的重要历史著作。
上海花千坊《晋书》包括帝纪10卷、志20卷、载记30卷、列传70卷,共计130卷。书中所记历史自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开始,直到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结束,共计156年。《晋书》中的10卷帝纪中所记的人物包括晋建国前的司马懿、司马昭和司马师,共记18人;20卷志共分10类,分别是:《天文志》、《地理志》、《乐志》、《礼志》、《历律志》、《刑法志》、《职官志》、《五行志》、《舆服志》、《食货志》;70列传中共收录了772人,增加了《叛逆》、《忠义》、《孝友》3类;30卷载记则是《晋书》首创,用于记载晋时期的五胡十六国。
贞观二十年(646),唐太宗出于处理现实政治斗争以寻求身后皇权稳定,与恢复以“忠”“孝”为核心的儒家名教以维护封建统治之需,下诏重修晋史。唐修《晋书》的编纂始于贞观二十年闰三月,止于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历时两年零五个月。唐修《晋书》由房玄龄等监修,由褚遂良、令狐德棻等二十二人集体参与修撰,参撰人员来自唐初关陇、山东、江南三大文化区,囊括了部分家学深厚,精通文史,博涉礼仪、刑法、食货、谱牒等学之士,构成了当时颇具代表性的高水平修史集团。
参与编撰《晋书》的人数众多,据《唐会要·卷六十三》记载共有二十二人:“司空房元龄、中书令褚遂良、太子左庶子许敬宗,掌其事。又中书舍人来济,著作郎陆元仕。著作郎刘子翼。主客郎中卢承基。太史令李淳风。太子舍人李义府。薛元超、起居郎上官仪、主客员外郎崔行功、刑部员外郎辛丘驭、著作郎刘允之、光禄寺主簿杨仁卿、御史台主簿李延寿、校书郎张文恭,并分功撰录。又令前雅州刺史令狐德禁、太子司仪郎敬播、主客员外郎李安期、屯田员外郎李怀俨……其太宗所着宣武二帝。及陆机王羲之四论。”其中房元龄即为房玄龄(避“玄”讳)。
《十六国春秋》和《三十国春秋》为《晋书·载记》提供基本史料之外,也启发了《晋书·载记》的正统观。一方面,《十六国春秋》和《三十国春秋》皆以东晋为正统;另一方面,二书都对十六国的地位有所认同,前者不废其年号,后者称僭主为王。《晋书·载记》虽未沿袭后两条书法,但对十六国历史的认同,是有二书之影响在内的。
上海花千坊唐朝时已然华夷一体、天下为家,宽广胸襟的唐人多少还是把十六国历史载入正史之中,撰写正史《晋书》更创造性地采用本纪、列传与载记并列的形式,将十六国时的政权列入了正史而不是对立的霸史,赋予这些少数民族政权适当的历史地位,尽管仍称僭伪,其实已经淡化了华夷观念下的正统意识,显示出唐人对十六国史较为开明的态度。
《晋书》以前凉张氏、西凉李氏为列传,其理据颇为可疑;但它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正统与僭伪的界限,析言之,本纪、列传与载记的区分,是正统与僭伪的区分;浑言之,本纪、列传与载记合一,又共同成就了《晋书》这部正史。“载记”之体确实蕴涵着褒贬并存的复杂性。尤其是《张轨传》与《凉武昭王传》,以“僭”入“正”,可以说是“僭越”。
特点
《晋书》同二十五史中的其它各史相比,有四个特点。
上海花千坊第一个特点是作者的众多。
《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而且都留下了姓名,这在历代皇朝修史工作中是不多见的。有这样一支作者队伍,是《晋书》之所以能够超过以往各家晋史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特点是体例的创新。
上面讲到,《晋书》有“载记”三十卷。载记是记述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即“十六国”史事的形式,这是《晋书》在纪传体史书体例上的一个创造。早先,东汉班固曾经写过载记,但并不是用来记少数民族政权的史事,也没有把它作为一部史书的组成部分。《晋书·载记》作为全书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纪传体史书的体例,而且对于表现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历史面貌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个特点是补旧史之不足。
《三国志》有“纪”与“传”而无“志”。而《晋书》中的志,多从三国时期写起。关于曹魏屯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经营西北,及晋朝占田制多有着墨。《食货志》讲东汉、三国时代的经济发展,可补《后汉书》、《三国志》之不足。
从当政者的角度,《晋书》虽为立传,但并不鼓励司马氏的发家史,《晋书·宣帝纪》里曾讲到晋明帝问起晋得天下的具体情形,王导告之,明帝大惭,把脸埋在床上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而唐太宗在其所作的史论里,更不乏警世之意。
上海花千坊第四个特点是记载完备。
唐之前的各晋史,或仅记西晋一朝史事,或虽兼记两晋史事,但对十六国史事则无专门记述。可说都非完备的晋史。与唐之前的各晋史相比,《晋书》的内容较为详尽且广博,纪传中收录的大量诏令、奏疏、书札及文章,虽冗长,但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舆服志》和《礼志》《乐志》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崇尚礼仪服饰的风气。赵翼说:“唐初修《晋书》,以臧荣绪本为主,而兼考诸家成之。今据《晋》、《宋》等《书》列传所载诸家之为《晋书》者,无虑数十种。”
不足之处
其一:记述荒诞
《晋书》继承了前代晋史著作的缺点,记述了大量的神怪故事,《搜神记》、《幽明录》中一些荒诞之谈也加以收录。例如《干宝传》中记载干宝之父妾陪葬十余年,开棺后仍能复生之事。《张华传》中提到吃“龙肉”之事,并称“试以苦酒濯之,必有异。”
上海花千坊其二:史料取舍不够严谨
据历史学者考察,在修撰《晋书》时期,所能见到晋代文献很多,除各专史外,还有大量的诏令、仪注、起居注以及文集。但《晋书》的编撰者主要只采用臧荣绪的晋书作为蓝本,并兼采笔记小说的记载,稍加增饰。对于其他各家的晋史和有关史料,虽曾参考,但却没有充分利用。因此唐代成书之后,即受到当代人的指实,认为它“好采诡谬碎事,以广异闻;又所评论,竞为绮艳,不求笃实”。
上海花千坊刘知几在《史通》里也批评它不重视史料的甄别去取,只追求文字的华丽。清人张熷在《读史举正》举出《晋书》谬误达450多条。钱大昕批评《晋书》“涉笔便误”。《晋书》中亦存在自相矛盾之处,例如《文帝纪》记载曹髦被杀之后,成倅兄弟的结局是“太后从之,夷济三族。”而《荀勖传》中荀勖的上表却又称“成倅刑止其身,佑乃族诛,恐义士私议”,也就是荀勖的上表体现出成倅并未被诛灭三族,两条史料自相矛盾。
上海花千坊《晋书》体例比较完备,使它能容纳较多的历史内容,而无繁杂纷乱之感。《晋书》的帝纪按时间顺序排列史事,交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全书的总纲。在帝纪中首先列宣、景、文三纪,追述晋武帝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开创晋国基业的过程,使晋史的历史渊源清晰明了,是很得史法的。
书志部分记载典章制度,编排得类别清楚,叙事详明,可以给人以较完备的历史知识。列传记载人物,编次以时代为序,以类别为辅,所立类传或合传眉目清楚,各类人员大都分配合理,使西晋近800历史人物分门别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构成晋代历史活动的图卷。书中的载记专写与晋对峙的十六国历史,在史书写法上是善于出新的。载记之体略同于《史记》中的世家,但世家记诸侯国历史,反映的是先秦贵族社会国家紧密联系的特点。载记的名目来自《东观汉纪》,可《东观汉纪》用载记记载平林、新市及公孙述的事迹,不过是作为列传的补充。
上海花千坊《晋书》采用世家之体而取载记之名,用高于列传的规格完整记述了各族政权在中原割据兴灭的始末,给各割据政权以适当的历史地位,较好解决了中原皇朝与各族政权并载一史的难题,这一作法大得历代史家赞赏。载记中对十六国政权只称“僭伪”,不辨华夷,体现了唐朝统治者华夷一体,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思想,这更是我们今天阅读《晋书》时要特别注意的。晋代史事错综复杂,比两汉史都要难写一些,《晋书》用四种体裁相互配合,较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上海花千坊《晋书》还有内容充实,文字简练的长处。晋代的社会矛盾尖锐复杂,有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有胡、汉的民族矛盾,有儒、道、释的矛盾,还有君臣矛盾、抗战派与清谈派的矛盾等等。《晋书》中,提供了很多这些矛盾斗争的情况及文献材料。如孙恩、卢循、张昌、王如等传,反映了当时的农民起义情况;《江统传》载《徙戎论》,《温峤传》载《奏军国要务七条》,提供了胡汉斗争的材料;《郭璞传》载《刑狱疏》,《李重传》载《论九品中正制》,《傅玄传》载兴学校、劝农功诸疏,提供了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情况的材料;《裴頠传》载《崇有论》,《阮瞻传》载《无鬼论》等都是重要的思想文献。此外如《束皙传》记载《汲冢书》的发现经过,《裴秀传》记载《禹贡地域图》的制图六法,《卫恒传》记载论书法源流的《书势》一篇,都是极珍贵的史料。唐修《晋书》距离晋亡已200多年,在记事上有条件改变以往史书诬罔不实的缺点。
上海花千坊书中除因袭旧文外,很少有撰者曲意回护的内容。书中在很多纪传中揭露了统治阶级贪婪、腐朽、骄奢淫逸的本性和残害民众的罪行,具有鉴戒意味。《晋书》作者,多是文学大家,因而《晋书》叙事往往能做到简明扼要,有时还有生动、精彩之笔。书中的载记写得疏密相间,首尾照应,颇有些章法。如《苻坚》两卷绘声绘色,颇见功力。列传中也往往能表达出历史人物的情态,读起来有点味道。
上海花千坊它的类目比较齐全,反映的社会典章制度内容比较全面。《食货志》和《刑法志》叙事包罗东汉,可补《后汉书》之不足。《地理志》对研究魏晋之际行政区划变更,州县制的变迁,都很有作用。《晋书》十志,多出于学有所长的专家之手,内容比较精当。《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为著名科学家李淳风所修,一直为世所称,其中《天文》、《律历》二志尤为精审。《天文志》记载了汉魏以来天文学的三大流派;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并对浑天说作了肯定;《律历志》记载魏晋时期几种历法,保存了科技史的重要材料,具有重要价值。
参与《晋书》修撰的多是文学大家,因而在叙事上往往能做到内容充实,文字简练,有不少生动、精彩之笔,如《苻坚载记》两卷,叙事绘声绘色,读起来颇有味道。
上海花千坊《晋书》列传中收录的不少文章,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丰富了《晋书》的内容,具有重要价值。如《江统传》载《徙戎论》,为人们了解胡汉斗争提供了史料;《郭璞传》载《刑狱疏》,《李重传》载《论九品中正制》,《傅玄传》载兴学校、劝农功诸疏,则保存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情况方面的材料。
上海花千坊陈寅恪(kè)先生曰:“唐以前诸家《晋书》,可称美备。而太宗复修之者,其故安在?昔汉世古文经学者于《左氏春秋》中窜入‘汉承尧后’之文,唐代重修《晋书》特取张轨为同类陪宾,不以前凉西凉列于载记,而与捌柒《凉武昭王传》中亦窜入‘士业子重耳脱身奔于江左,仕于宋,后归为恒农太守’一节,皆藉此以欺天下后世。夫刘汉经师,李唐帝室,人殊代隔,迥不相关。而其择术用心,遥遥符应,有如是者,岂不异哉!”唐前所修《晋书》,相传有十八家,而唐修《晋书》之后,“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竟从新撰”。可以说,兼引“伪史”十六国书是唐修《晋书》与前代《晋书》的最大不同,而不仅仅限于以前凉、西凉入列传之一端。
古代
北宋监本 明蒋之翘更定本
宋绍兴重刊北宋本 明汲古阁刊十七史本
上海花千坊宋刊十四行小字本 清乾隆武英殿附考证本
宋宝佑刊九行大字本 清席氏扫叶山房刊廿一史本
宋刊明修本(附音义) 清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刻本
元刊十行本 清同治年间岭南陈氏葄古堂仿殿本
上海花千坊元刊二十二行本(大德九路刊本) 清光绪年间湖南宝庆三味书坊翻刻殿本
上海花千坊明南监重修本 清同文书局影印殿本
明北监方从哲修本 清五洲同文书局影印殿本
上海花千坊明藩府刊十行大字本 清图书集成局铅字排印本
明万历间周氏(周若年)翻宋刊九行大字本 清竹简斋石印本(有大小两种)
明吴琯西爽堂校刊本 清史学斋石印横行本
上海花千坊明钟仁杰刊本 清竣实斋石印本
明钟惺评本
1.万斯同:《两晋诸帝系统图》;《晋诸王世表》。
2.秦锡田:《补晋宗室王侯表》。收录有爵可考之宗室,以封国为纲,凡徙封本国者皆列入,较万表详细周密。
3.万斯同:《晋功臣世表》;《晋将相大臣年表》;《东晋将相大臣年表》。
4.秦锡田:《补晋异姓封爵表》。
5.秦锡圭:《补晋执政表》。补订周济《晋略》之执政表,较万氏将相大臣年表为周密。
6.万斯同:《晋方镇年表》;《东晋方镇年表》。
7.秦锡圭:《补晋方镇年表》。
8.吴廷燮:《晋方镇年表》;《东晋方镇年表》。吴氏两表皆远较万表秦表为详细周密。
9.万斯同:《晋僭伪诸国世表》;《晋僭伪诸国年表》。
10.秦锡田:《补晋僭国年表》。
11.张愉曾:《十六国年表》。万、秦、张三表皆按年以各国政权为纲。
12.沈维贤:《晋五胡表》,以民族为纲。
13.万斯同:《伪汉将相大臣年表》;《伪成将相大臣年表》;《伪赵将相大臣年表》;《伪燕将相大臣年表》;《伪秦将相大臣年表》;《伪后秦将相大臣年表》;《伪后燕将相大臣年表》;《伪南燕将相大臣年表》。
14.练恕:《西秦百官表》。
15.缪荃孙(1844—1919):《后凉百官表》;《南凉百官表》;《西凉百官表》;《北凉西官表》;《夏百官表》;《北燕百官表》。
16.卢文弨(1717—1796):《晋书天文志校正》;《晋书礼志校正》。
17.毕沅(1730—1797):《晋书地理志新补正》。《晋书·地理志》详于西晋之初,而又不以武帝时郡县为断限。惠帝时记述己略,东晋尤为疏漏。毕氏补漏订讹凡数百条。
18.方恺:《新校晋书地理志》。
19.洪亮吉:《东晋疆域志》。分别叙述实州郡县、实州侨郡中侨州郡县,清晰有用;《十六国疆域志》。
20.钱仪吉(1783—1850):《补晋兵志》。
21.丁国钧:《补晋书艺文志》。
22.文廷式(1856—1904):《补晋书艺文志》。
23.秦荣光:《补晋书艺文志》。收录石刻一百三种,为其他补志所无。
24.吴士鉴:《补晋书经籍志》。
25.黄逢元:《补晋书艺文志》。以上补志五家,互有详略异同,大致以文氏吴氏书为较详备。
1.张熷《读史举正》
2.清季民国人吴士鉴、刘承干合注《晋书斠注》一百三十卷,采集众说以辨异、证同、纠谬、补遗,此书在1928年由吴兴嘉业堂刊行。
附属
1.《晋书辞典》
2.张忱石编《晋书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