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北马各庄小学地处农村。几年来,北京市朝阳区北马各庄小学利用郁金香花园这一地域资源,走出了一条以“人育花草,花草育人”活动,丰富学校文化内涵之路。“人育花草,花草育人”活动,融知识性,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 从环境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三方面,体现其导向、激励、凝聚、创造功能,促进了学校的和谐与发展。学校编辑了《花草诗集》,编写了《校本教材》,创编了《园丁诗集》和《幼苗诗集》。
“人育花草,花草育人”活动积淀了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学校的精神品位;营造出宽松、愉悦、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实现了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学校现有教师27人,其中13人为班主任,教师中9名为高级教师,17名为小学1级教师,1名为刚参加工作1年的新教师。教师专业化结构合理,基本能够满足日常教学需要。有一批能够在教育教学、文化艺术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教师。
现北马各庄小学原名马各庄学校,现址办学历史可追朔到1920年,至今已有近九十年历史。当时校地是一座关公庙,开办的是私塾,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同时也开设当时政府拟定的教科书。
上海花千坊1930年,学校由当时通县八区接管,学制是四年制,学校的设备非常简陋,前殿是教师办公室,后殿是禅房作为学生的教室。当时这所学校是方圆十多里村庄的一所学校,附近的十里堡、五里桥、高安屯、草房、公主坟、卧龙岗、何家坟、焦庄、东晓井、西晓井等十余个村的孩子都到这里读书。
1947年,学校由当时政府正式确定为完小,其中,主要采用的是“复式制”教学,学制为六年,共有六、七个班。
上海花千坊1949年解放后,学校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办学条件和师资逐年有了更大的变化,增建了教室,学校班级逐渐增加到十几个班,教材完全使用规定的统一教材,直到1969年文革后期,教职员工增加到二十余人。 1970年,文革后期,掀起了教育革命,学校改为十年制(带帽初中)由于生源较多,教育局和大队合力投资又扩建了教室,增添了教学设备,教学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师资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在本地区教育教学、体育、艺术教育等方面均处于先进水平,最高潮时学校教学班达到21个,学生近500名,直到1979年,撤掉初中,办学体制恢复到六年制完小。
上海花千坊1980年后,学校办学规模一直在12—18个教学班之间。1990年前后,学校由教育局和马各庄村生产大队两级投资,再次对危旧教室进行了改造和修缮,并拆除了带帽初中时的危旧教室,即形成现有校舍状态。
上海花千坊2007年,在落实义务教育法规和教育均衡化推动下,我校由市、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投巨资,先后完成了新建教室近700平方米、新建操场、新建星级厕所、原有教室装修改造,校园环境改善,建局域网,建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和办学条件达标等工程,学校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教师队伍水平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校职工总数的90%,小学高级教师占校职工总数的45%,教学班达到13个,学生360余名。学校坚持“促进每个学生在各方面不断进步”为办学理念和“奠定基础 塑造未来”的办学宗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不断取得明显发展。目前,学校拥有达到北京市办学条件标准的较先进的教育设施设备,初步形成相应的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正在向着高质量有特色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