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大耳菊头蝠(学名:Rhinolophus macrotis)是菊头蝠科、菊头蝠属蝙蝠。体型较小,耳特大,耳长23-27毫米。鼻叶之马蹄计宽大,中间具明显缺刻,前面两侧均具一小附叶。鞍状叶宽约为其长之半,顶端呈圆形,两侧缘平行,基部扩大并与鼻问叶联成一线形杯状叶。联接叶特别低,呈圆弧形。顶叶之高度与鞍状叶相似,侧缘微凹,顶端圆钝。下唇具3条纵行唇沟。前肢第3掌骨较短,第4、5掌骨近乎等长,第3指的第2指节长不及第1指节之1.5倍,第4、5指的第1指节均略短于其第2指节。通体毛暗灰色或灰褐色,基部灰白色,腹毛毛色浅淡。
大耳菊头蝠习性生活于山洞中,数量不多,与其他蝙蝠共栖,一般停留在洞边缘或近洞口岩石顶壁上。以夜行性飞行生活的昆虫为食。分布于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半岛)、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菲律宾。
存在不确定:不丹
上海花千坊存在: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半岛)、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菲律宾。在中国分布于陕西、浙江、江西、贵州、四川、福建、云南、广西、湖南、山西。
上海花千坊体型较小,体重4.7(4-5)克,体长36.4(32-40.0)毫米,前臂长42.4(41-43.2)毫米。耳特大,耳长23-27毫米。鼻叶之马蹄计宽大,中间具明显缺刻,前面两侧均具一小附叶。鞍状叶宽约为其长之半,顶端呈圆形,两侧缘平行,基部扩大并与鼻问叶联成一线形杯状叶。联接叶特别低,呈圆弧形。顶叶之高度与鞍状叶相似,侧缘微凹,顶端圆钝。下唇具3条纵行唇沟。前肢第3掌骨较短,第4、5掌骨近乎等长,第3指的第2指节长不及第1指节之1.5倍,第4、5指的第1指节均略短于其第2指节。
通体毛暗灰色或灰褐色,基部灰白色,腹毛毛色浅淡。
头骨吻部之鼓泡发达。矢状脊不明显,腭桥长度超过上颊齿列长1/3。眶间距狭缩,颧宽等于或略大予后头宽。下颌之冠状突低。上颌第1前臼齿较发达,位于齿列之中。下颌第1前臼齿位置偏向齿列外侧。
大耳菊头蝠习性生活于山洞中,数量不多,与其他蝙蝠共栖,一般停留在洞边缘或近洞口岩石顶壁上。以夜行性飞行生活的昆虫为食。
上海花千坊大耳菊头蝠(Rhinolophus macrotis)属philippinensis种组,Csorba等(2003)记录了该种组6种菊头蝠:大耳菊头蝠(Rhinolophus macrotis)、马氏菊头蝠(Rhinolophus marshalli)、高鞍菊头蝠(Rhinolophus paradoxolophus)、贵州菊头蝠(Rhinolophus rex)、帝汶菊头蝠(Rhinolophus montanus)和菲律宾菊头蝠(Rhinolophus philippinensis)。Wu等(2008)发表philippinensis种组的一个新种——华南菊头蝠(Rhinolophus huananus)。大耳菊头蝠分布广,种内亚种分化较多,曾记载7个亚种,即:指明亚种(Rhinolophus macrotis macrotis)、印尼亚种(Rhinolophus macrotis dohrni)、菲律宾亚种(Rhinolophus macrotis hirsutus)、四川亚种(Rhinolophus macrotis episcopus)、福建亚种(Rhinolophus macrotis caldwelli)、泰国亚种(Rhinolophus macrotis siamensis)和巴基斯坦亚种(Rhinolophus macrotis topali,Csorba&Bates,1995;Csorba et al.,2003;王应祥,2003)。大耳菊头蝠泰国亚种(Rhinolophus macrotis siamensis)体形最小(前臂长36.6毫米,颅全长15.2毫米),Simmons(2005)将其独立成为一个种(Rhinolophus siamensis),并得到许多学者的支持(Wu et al.,2008;Smith,解焱,2009)。因此,philippinensis种组应该包括8种菊头蝠,其中大耳菊头蝠种下可分为6个亚种。
上海花千坊大耳菊头蝠在中国已记录2个亚种:四川亚种(Rhinolophus macrotis episcopus),分布在四川、重庆、贵州和陕西;福建亚种(Rhinolophus macrotis caldwelli),分布于浙江、江西、广东、广西、福建(Allen,1938-1940;罗蓉,1993;Smith,解焱,2009)。湖南发现的大耳菊头蝠的前臂长、颅全长、颧宽、乳突外宽、上齿列长和下齿列长等测量数据与重庆万县及贵州开阳的近似,而与福建亚种(前臂长43.0毫米,颅全长18.0毫米)区别明显(Allen,1938-1940;罗蓉,1993)。虽然华南菊头蝠(Rhinolophus huananus)的外形与大耳菊头蝠非常相似,但前者的体形大小(前臂长41.4毫米,颅全长16.6毫米)介于大耳菊头蝠(Rhinolophus macrotis)和泰国大耳菊头蝠(Rhinolophus siamensis)之间(Wu et al.,2008),易与之区别。因此将湖南湘西采集的大耳菊头蝠鉴定为四川亚种(Rhinolophus macrotis episcopus)。
上海花千坊中文名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上海花千坊大耳菊头蝠福建亚种 Rhinolophus macrotis caldwelli Allen,1923
上海花千坊大耳菊头蝠印尼亚种 Rhinolophus macrotis dohrni K. Andersen,1907
大耳菊头蝠四川亚种 Rhinolophus macrotis episcopus Allen,1923
大耳菊头蝠菲律宾亚种 Rhinolophus macrotis hirsutus K. Andersen,1905
大耳菊头蝠指名亚种 Rhinolophus macrotis macrotis Blyth,1844
上海花千坊大耳菊头蝠巴基斯坦亚种 Rhinolophus macrotis topali Csorba and Bates,1995
上海花千坊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 ver 3.1——无危(LC)。
上海花千坊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