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当血液内红细胞数目或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时即为贫血。造血原料不足,骨髓造血功能降低,红细胞损失或破坏过多等,均可引起贫血。临床上常见的贫血有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多因食物中内含铁过少及慢性出血(如胃肠道出血,月经过多或痔疮出血等)引起。下面我们为大家来讲解一下贫血及中医治疗贫血的办法:
贫血中医临床表现
上海花千坊一般症状为甲床、手掌、口唇和面色苍白,自觉头晕、乏力、耳鸣、目花,可见头发稀疏、皮肤干燥和指甲凹陷等。心悸、气促、恶心、呕吐、腹泻、腹胀、食欲不振等也较为常见,其他还有低热、妇女月经不调等。可有舌面光滑、舌乳头萎缩、舌质淡、脉濡细或细数。
中医针灸治疗贫血
方一:
1、配穴
上海花千坊主穴分为2组,膏肓、肝俞、四花穴、三阴交为1组,脾俞、胃俞、肾俞、气海、足三里、阴陵泉为2组。心悸、气短配内关、膻中;纳减、腹胀、嗳气、呕恶配中脘;腹泻配天枢、大肠俞;头晕、耳鸣配百会、风池;发热配大椎、曲池;月经不调配天枢、关元。
2、操作方法
背部俞穴约30°角向下斜刺1~1.5寸,余穴按常规针刺,均用捻转刮针手法,间歇行针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背部俞穴、气海、足三里针加艾条灸30分钟,每日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2组主穴按疗程轮换交替使用
3、病例
例一:相某,男,30岁,华侨。1993年5月8日初诊。自述2年前患疟疾后,出现头晕、乏力,食欲减少,面色白,低热,腹胀腹泻,曾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后住院2次,治疗情况不详,但病情仍未明显好转。近日头晕、腹胀等症状加重,经人介绍邀笔者诊治。检查:甲床、手掌、面色苍白,头发稀疏,舌面光滑,质淡红,脉濡细,体温37.2℃,血红蛋白45g/L,红细胞13.9×1012/L,血小板70×109/L,白细胞1.2×109/L。诊为虚劳,属脾肾两虚。按上方治疗2个疗程后,食欲增加,腹泻减轻,面色转华,头晕乏力等均好转。效不更方,继续遵上方治疗。共治疗6个疗程,食欲正常,腹胀、腹泻已除,其他症状均明显好转,体温36.8℃,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35×1012/L,血小板82×109/L,白细胞9.4×109/L。随访1年病情稳定,已能上班。
上海花千坊例二:胡某,女,23岁。
上海花千坊每次月经来潮,淋漓不断4天左右,伴小腹痛,腰骶胀沉,纳差,头晕、眼花、乏力、精神不振,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入院妇科检查诊断:①慢性盆腔炎;②失血性贫血。曾中、西药治疗,病情未明显好转,要求针灸治疗。症见:面色无华、甲床、手掌、口唇血色苍白、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舌苔光滑、质淡,脉沉细。化验结果:MCV<80f1,mcH<27pg,McHc<32%,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中医诊断:月经不调,气血双亏。按上方治疗,2组主穴交替使用,每组使用1个疗程,配穴为天枢,关元、腰骶疼痛反应部位。中脘、内关、百会、风池、腰骶疼痛反应部位。用散刺的方法刺3~5针,深度视针刺部位而定,一般0.3~0.5寸,起针后再拔火罐15~30分钟,余穴按常规针刺,每日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针完第1个疗程后饮食好转,体力有所恢复,睡眠可。针完第2个疗程后,月经来潮,经期7天,其他症状亦好转。共治疗5个疗程,经期已基本正常,面色转华,头发光泽,体力精力恢复如常,血象化验结果都在正常范围。
方二:
1、取穴
膏肓、四花穴、脾俞、肾俞、命门、关元、足三里。
2、操作方法
用圆锥形艾炷隔姜片(约2mm厚)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燃尽后再换一壮,每穴每次灸3~5壮,每次灸1~2穴,上述穴位轮转施灸,灸之局部起疱为佳,愈后可结一黑瘢,故名瘢痕灸。艾炷不宜太大,一般如大花生米大即可。
注:①小孩禁用;②血小板减少,皮肤出血者禁用;③患者极度虚弱,骨瘦如柴慎用。
总结:
上海花千坊针灸疗法适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
上海花千坊1、再生障碍性贫血:隔姜灸大椎、足三里、绝骨等。
上海花千坊2、缺铁性贫血:取胃俞、脾俞、足三里、阴陵泉等。
除了针灸疗法治疗贫血症之外,还有一治疗贫血的方法不得不提,那就是贫血食疗,无论是轻微贫血还是严重贫血,患者都可以采用这样疗法,轻微贫血坚持食疗能告别贫血症,而严重贫血可以采用食疗法来辅助治疗,能更快告别贫血症。
一般贫血食疗,主要是让患者多吃补血食物上海花千坊,在日常饮食中很多食物都具有补血功效,患者可以多吃动物性食物、红枣、龙眼还有当归补血汤等等,主要是以含铁、维生素等物质比较丰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