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 云霄枇杷种植有较长的历史,历来产品多以鲜果及药用干叶为主。近年来,云霄县引进以“解放钟”与日本“森尾早生”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早钟6号”枇杷,集中了父本早熟、优质、果大等特点,还能比一般品种提早15至30天成熟,每年元宵佳节即可上市,此品种具有果皮果肉均呈橙红色,肉质细嫩,香气浓郁,甜质多、酸味少等优点。
上海花千坊云霄枇杷属热带型常绿小乔木,云霄枇杷风味和品质俱佳,果实柔软多汁,细嫩化渣,易剥皮,甜酸适度,风味浓,香气足;果大,单果重50g左右,最大可达到150g,可食率高,一般在70%左右;营养丰富,有润喉、止咳、健胃和清热等作用,是老少皆宜的保健水果。
形态特征
上海花千坊云霄枇杷种植有较长的历史,历来产品多以鲜果及药用干叶为主。近年来,云霄县引进以“解放钟”与日本“森尾早生”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早钟6号”枇杷,集中了父本早熟、优质、果大等特点,还能比一般品种提早15至30天成熟,每年元宵佳节即可上市,此品种具有果皮果肉均呈橙红色,肉质细嫩,香气浓郁,甜质多、酸味少等优点,1992年被省有关部门评定为“枇杷更新换代优良品种”。
主要价值
上海花千坊云霄枇杷种植还有解放钟种、大钟种、红肉长种、红肉圆种、温州种、莆田种、下坂土圆种、鸭蛋本种、大红袍种、软条白纱种等等,堪谓种类繁多,产量丰富,驰誉大江南北乃至海外,成为云霄水果品种之首。
历史
南迁的中原将士们开始开疆拓土、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并与当地妇女通婚,把中原的农耕文明传授给当地住民。从此,云霄便开始初具规模地种植各种粮食和水果,枇杷在当时已有种植。时隔若干年,原本的不毛之地便已果茂粮丰了。当时的部将、诗人丁儒就曾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巴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蜜取花间露,柑藏树上珍。”写的就是云霄的山肥水美、花果飘香。云霄枇杷作为果中珍品,时令贡品,以其风味和品质俱佳,美名誉于当时,始称云霄枇杷。
上海花千坊据查考,宋漳州知府杨万里《咏枇杷》:“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压低枝重,浆流冰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明代陈道、黄仲昭《八闽通志》(1491年)中记载:“枇杷一名芦枯,叶似驴耳状,四时不凋,福建泉、漳、汀、延、邵兴、福宁有产”。《漳州市志》(第四章水果):“漳州培育枇杷有700多年历史,集中产于云霄县,占全市50%产量。有本地种红蜜(红肉长种、红肉圆种)、莆田白梨、浙江大红袍、甜枇杷、台湾种、早熟种、酸枇杷、较条白沙、解放种、大钟、富阳、大城4号、日本早桑、东本下花、山里红、故红、梅花霞和山枇杷等22个品种。云霄县产的红肉长种(又称长红)在2月下旬上市,比台湾种及广东、莆田等地品种早熟,被誉为“报春第一果”。
上海花千坊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枇杷乃和胃降气,清热解暑之佳品良药。”枇杷因其神奇功效被评为“果之冠”,历史上常被作为贡品。枇杷花、叶均可入药,枇杷叶具清肺和胃、降气化痰的功用,为治疗肺气咳嗽的要药。
明万历年间曾先后任翰林院编修、湖广按察使司右参政、两浙合政、湖广兵备副使的云霄先贤林偕春,在他的文稿《云山居士集》(载明史·艺文志)中,有多处描述种植枇杷的诗文。云霄祀奉林偕春的庙宇“云山书院”中设有260首求医药签,多有以枇杷叶为药件的处方。可见云霄在明代已盛产枇杷,且其功用为百姓所熟知。
清代光绪年间,秋谨的祖父秋嘉禾曾二度(公元1878年和1889年)在云霄任同知,就经常以当地盛产的枇杷花、枇杷叶、枇杷根置于其住地,供百姓煮水饮用,以滋阴降火,清肺化痰,治疗感冒咳嗽、肺胃盛热、口干舌燥。他常对百姓说道:“这是民间药品,省钱又能治病。”
获得荣誉
1992年云霄枇杷被福建省有关部门评定为“枇杷更新换代优良品种”。
2001年福建省云霄县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为“中国枇杷之乡”。
2007年12月24日云霄枇杷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