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花千坊短蛸国外主要分布在日本群岛海域,在国内广泛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
短蛸胴部短小,亚圆或卵圆形。头足部具有肉腕4对,一般腕的长度相当于胸部的2~5倍。腕上有大小不一的吸盘。无肉鳍,壳退化。体卵圆形,体表具很多近圆形颗粒,第2和第3腕腕间膜基部具1对眼点,背面两眼附近生两个近纺锤形的浅色斑。漏斗形W形。腕短,腕长约为胴长的4-5倍,各腕长相近,腕吸盘2列。雄性右侧第3腕茎化,较左侧第3腕短,端器锥形,约为全腕长的10%。
短蛸短蛸有钻洞产卵的习性,在水深25米左右的砂砾或贝类的浅海海底交配产卵。为杂食性软体动物,其食物组成包括鱼类、甲壳类、介形类、线虫类、多毛类、腹足类、硅藻类和海绵动物等8大类(约有25种),饵料生物的种类有季节变化。
1、自然繁殖
上海花千坊每年早春,在沿岸或内湾较深处越冬的短蛸个体,集群游至沿岸或内湾浅水处交配、产卵。繁殖行为有追偶、交配、产卵、护卵等。交配后不久就产卵,产卵行为较乌贼简单,不具有扎卵结卵过程。卵分批成熟,分批从漏斗中产出,各个卵子由细长的卵柄互相缠绕在一起,形成一穗一穗的状态。卵多产于空贝壳、石缝或海底凹陷等较阴暗处。雌性有明显的护卵习性,常以腕部轻抚卵子,并以漏斗喷水,清除卵膜上的附着物,护卵过程中,不摄食。
2、人工繁殖
在人工养殖环境下,选用成体短蛸培养1个月后(五月份)即产卵。观察发现,雌蛸一直对其卵子进行看护,直到幼体孵化出膜,随后两周之内雌蛸相继死亡;受精卵卵裂方式为盘状卵裂。根据Naef的划分标准,短蛸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20期,期间胚胎经历2次翻转,受精卵的孵化水温为16~21℃时,第1次翻转发生在第15天,胚胎原基由动物极转向植物极;第2次翻转发生在第40天,胚胎由卵柄端转向卵柄相对端;从受精卵到幼体孵化出膜共经历41d;刚孵化出的幼体为浮游型,浮游期12d左右,之后营底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