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溪口千层饼以奉化周边丘陵地区的定点企业生产的小麦面粉、象山港奉化沿海一带的苔菜(冬苔)等主要原料,采用祖传配方及传统的加工工艺,经配料、蒸粉、制馅、造层、焙酥、包装等10多道工序制成。
上海花千坊溪口千层饼外形四方,内分27层,层次分明、金黄透绿、香酥松脆、甜中带咸、咸里带鲜、风味独特,食后令人口齿留香,百食不厌。产品具有松脆可口、香里透幽、甜中带咸、入口松散、齿颊生津、令人食而不厌等特点。溪口千层饼,用料十分讲究。须选用上等面粉、精炼生油、脱壳芝麻、洁净蕉糖,以及奉化特产优质冬苔粉等为原料,经过配料、蒸粉、制馅、造层、烙酥、包装等12道工序制成。制成的千层饼,在1.5厘米厚的小饼内并列27层隔层,故松脆酥润,油素充足,苔菜香浓,食后令人齿颊生津,老幼妇孺都爱吃,获得过国家及和省级名特产品奖。
工艺流程
蒸粉
将优质小麦粉倒在蒸笼里用猛火蒸熟,冷却后倒入白篮里打散
制馅
上海花千坊将粉和苔菜粉末、白糖、生油、苏打粉放在作板上揉合,使之成团
和皮
将面粉加白糖、苏打粉,揉合成团
包馅擀饼
取一小团馅包在一小团皮内,用擀棒擀成长方形,并折成三折,如此翻覆4次再折三折,计27层
贴饼烘焙
上海花千坊在定型的粉饼上醮水,两面撒上芝麻,刷上一层水,贴到热炉内壁烘焙约3个小时后可以出炉。
烘焙器物
烘焙千层饼的炉子为陶缸,生火原料是木炭,掌握炉温是关键,太低酥味不足,太高焦味过重。
历史渊源
上海花千坊溪口制作千层饼已有100多年历史。据传,清光绪八年(1882年),溪口王毛龙开设王永顺饼店,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产脆酥饼 。一次,其弟毛化龙在制饼时加了些奉化特产苔菜粉,制成的饼,清香扑鼻,风味特殊,顾客盈门。自此以后,便用苔菜粉作为辅料制作酥饼,人称"毛龙千层饼"。100多年来,师徒代代相传,加上制作精细,名声远扬,盛销不衰。
自明代以后,浙东民间盛产咸光饼。清同治年间,有王姓兄弟毛龙、化龙到溪口开设光饼店,生意平平。到清光绪四年(1878年),他俩试着在饼里掺一些家乡特产海苔粉末,这种又脆又香的酥饼立即得到顾主的赏识,生意也红火起来。饼店挂出“王永顺”牌子,这就是最早的溪口千层饼。
上海花千坊光绪九年(1883年),王毛龙到宁波进料,厂家把菜油错发成麻油,不料用麻油为酥油的苔菜饼更酥香,更爽口,更上乘,遂成为名燥华夏的特色民间糕点。
民国时期,溪口千层饼成为南京总统府的特色礼品,被达官贵人们誉为“天下第一饼”。改革开放以后,王氏兄弟的子孙们和在“王永顺”饼店工作过的师傅们纷纷重操旧业,千层饼生产再次走旺。
历史文化
上海花千坊溪口千层饼闻名天下,除了口感佳、营养丰富外,还与近代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喜爱有关。这个人就是生在溪口的蒋介石。蒋介石幼名瑞元,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尽管他对家乡产的千层饼一直垂涎欲滴,但因家贫,无缘品尝。正巧一次过大年,祠堂里给镇上的儿童发放千层饼。瑞元赶到时,人已排起长队,而饼量有限。瑞元为了能吃到千层饼,心生一计,去门外的泥地里打了个滚,然后衣服上沾满泥水地冲进队伍。那些穿戴整洁的儿童怕弄脏衣服,纷纷避让,使他得以挤至队首,如愿以偿地领到了一份千层饼。镇上人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都称呼他“无赖瑞元”。瑞元长大后,执掌了国家的军政大权,却念念不忘家乡的食品,特地把王家做饼的传人召至身边,专门为他烤制千层饼。他还经常用这种饼款待亲朋好友及部下,令溪口千层饼的名气日隆,一度曾被誉为“天下第一饼”。
产品荣誉
1984年,宁波糕点评比中,溪口千层饼名列第一。
2004年09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溪口千层饼”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上海花千坊溪口千层饼的地域范围为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地处北纬29°24′32″—29°47′25″,东经121°04′05″—121°46′42″,面积397.6平方千米,下属114个自然村和4个居委会。